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手册(第2版)》可供从事大气污染控制的管理、研发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化学工程、火力发电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第一章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控制政策和法规标准
第一节 我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特征
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特征和危害
二、我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状况
三、我国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酸雨的分布特征
四、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酸雨污染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节 我国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的政策法规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规划方案
四、酸雨与二氧化硫控制区
五、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六、我国控制二氧化硫和酸雨的主要措施
七、关于脱硫脱硝产业化的技术政策
第三节 有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环境标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
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全程综合水处理器。
第二章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污染源
第一节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来源和特征
一、二氧化硫的来源和特征
二、氮氧化物的来源和特征
第二节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估算
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估算的一般方法
二、燃烧过程燃煤设备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估算
三、主要工业过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估算
第三节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源监测
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源的监测
二、有组织排放污染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监测方法
三、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监测方法
第三章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控制技术概论
第一节 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技术分类
一、二氧化硫控制技术分类
二、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分类
三、同时脱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技术
第二节 煤燃烧前的脱硫技术
一、我国煤中硫分的形态及其测定
二、煤的物理脱硫技术
三、煤的化学脱硫技术
四、煤的生物脱硫技术
五、煤的其他脱硫技术
六、典型选煤脱硫工艺
七、煤炭转化与煤气脱硫技术
第三节 清洁燃烧脱硫技术
一、型煤固硫技术
二、循环流化床燃烧脱硫工艺
三、水煤浆技术
第四节 燃烧后的烟气脱硫技术
一、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二、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三、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五节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一、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二、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第六节 烟气脱硝技术
一、干法脱硝技术
二、湿法脱硝技术
三、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第四章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基础
第一节 烟气脱硫脱硝的物理化学基础
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物化特性
二、烟气脱硫的化学基础
三、烟气脱硝的化学基础
第二节 传质扩散的理论基础
一、物料衡算
二、气体扩散
第三节 吸收法净化理论
一、吸收平衡
二、吸收速率
三、吸收设备与设计
第四节 吸附法净化理论
一、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二、吸附剂
三、吸附平衡与吸附速率
四、吸附装置及工艺
五、吸附剂再生
六、吸附计算
第五节 催化转化法净化理论
一、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二、气固相反应动力学
三、催化反应器及其设计
第六节 生物法净化理论
一、生物净化原理
二、生物处理方法
三、生物处理装置与设计
第七节 其他问题
一、废物综合利用
二、烟气脱硫设备的防腐
第五章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一节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一、工艺流程与过程化学
二、脱硫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工艺设计
四、主要装置及设计
五、FGD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六、材料选择
七、脱硫产物利用
八、应用和发展状况
第二节 氨法烟气脱硫技术
一、氨法吸收原理
二、氨—酸法
三、氨—亚铵法
四、氨—硫铵法脱硫工艺
五、应用和发展状况
第三节 海水法烟气脱硫技术
一、海水烟气脱硫工艺原理
二、典型海水脱硫工艺流程与装置
三、海水脱硫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四、应用和发展状况
第四节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
一、钠碱双碱法
二、碱性硫酸铝—石膏法
三、CAL法
四、应用和发展状况
第五节 镁法烟气脱硫技术
一、氧化镁法
二、氢氧化镁法
三、脱硫剂来源与副产物应用
四、镁法工艺特点
五、应用和发展状况
第六节 氧化锰法烟气脱硫工艺
一、工艺原理
二、中试工艺与设备
三、试验结果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七节 其他湿法脱硫技术
一、威尔曼—洛德法烟气脱硫技术
二、有机酸钠—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
三、石灰—镁法烟气脱硫技术
四、氧化锌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八节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膜法烟气脱硫技术
二、微生物烟气脱硫技术
第九节 工程实例
一、华能珞璜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
二、重庆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
三、深圳西部电厂海水烟气脱硫工程
四、福建后石电厂海水脱硫工程
五、扬子石化热电厂氨法烟气脱硫工程
六、云南红磷公司80万吨年硫磺制酸装置尾气氨法脱硫工程
七、华能辛店电厂氧化镁法脱硫工程
八、燃煤工业锅炉简易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程
九、台山电厂600MW机组CT—121烟气脱硫工程
十、双碱法烟气脱硫工程
第六章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一节 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
一、工艺流程及过程化学
二、影响SO2脱除的主要因素
三、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系统
四、喷雾干燥烟气脱硫装置的设计
第二节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一、概述
二、过程化学
三、循环流化床工艺影响因素
四、鲁奇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五、回流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RCFB)
六、气体悬浮吸收烟气脱硫技术
七、增湿灰循环脱硫技术
第三节 半干法烟气脱硫灰渣的处置
一、半干法烟气脱硫灰的理化特性
二、国外脱硫渣的研究和利用
三、我国脱硫渣的研究和利用
第四节 半干法的研究与发展
一、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研究与发展
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三、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应注重的问题
第五节 工程实例
一、白马发电厂旋转喷雾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
二、黄岛电厂旋转喷雾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
三、浙江衢州化工厂增湿灰循环烟气脱硫工程
四、德国Solvay自备电厂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程
五、无锡化工集团热电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程
六、广东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程
七、山西华能榆社电厂二期2×300MW机组烟气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程
八、奥地利EVNTheiss燃油电厂RCFB烟气脱硫装置
九、德国Dessau热电厂烟气脱硫工程
十、小龙潭发电厂烟气脱硫工艺
第七章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第一节 炉内喷钙烟气脱硫技术
一、工艺流程与过程化学
二、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参数
三、炉内喷钙系统的设计
四、脱硫过程动力学
五、炉内喷钙对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 炉内喷钙尾部烟气增湿活化脱硫
一、工艺流程与过程化学
二、LIFAC工艺影响因素
三、LIFAC工艺系统的运行特点
四、脱硫灰渣特性及其影响
五、应用概况
第三节 管道喷射脱硫技术
一、工艺过程
二、过程化学
三、工艺影响因素
四、喷射工艺运行中的问题
五、吸收剂的再循环利用
第四节 荷电干式吸收剂喷射脱硫技术
一、工艺流程与过程化学
二、系统组成
三、CDSI系统应用的技术条件与参数
第五节 磷铵肥法烟气脱硫技术
一、工艺原理
二、中试工艺及主要设备
三、中试技术成果
四、100MWPAFP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五、PAFP脱硫技术的发展
第六节 活性焦炭烟气脱硫技术
一、脱硫原理
二、工艺流程与主要装置
三、国内外应用与发展状况
第七节 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技术
一、反应机理
二、工艺流程
三、影响脱硫脱硝率的主要因素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八节 脉冲电晕烟气脱硫技术
一、反应机理
二、工艺流程
三、脉冲电源
四、反应器系统
五、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九节 干式催化脱硫技术
一、干式催化氧化法
二、干式直接还原法
第十节 工程实例
一、南京下关电厂LIFAC脱硫工程
二、东方热电循环流化床喷钙脱硫工程
三、分宜电厂180th锅炉炉内喷钙尾部增湿脱硫工程
四、杭钢焦化热电站CDSI工程
五、贵溪冶炼厂活性焦吸附法硫酸尾气脱硫工程
六、成都热电厂电子束烟气脱硫工程
第八章 干法烟气脱硝技术
第一节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
一、过程化学
二、SNCR脱氮工艺
三、主要影响因素
四、主要装置
第二节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
一、反应原理
二、工艺流程
三、催化剂
四、还原剂
五、主要影响因素
六、主要装置及设计
七、控制系统
第三节 其他干法脱硝技术
一、电子束照射法和脉冲电晕等离子法
二、炽热炭法
三、活性炭吸附法
第四节 干法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一、脱硝催化剂
二、脱硝反应器
三、脱硝还原剂
四、工艺组合
第五节 工程实例
一、日本某水泥厂SNCR烟气脱硝工程
二、福建漳州后石电厂SCR烟气脱硝工程
三、浙能乐清电厂SCR脱硝工程
第九章 湿法烟气脱硝技术
第一节 湿式络合吸收法
一、硫酸亚铁法
二、Fe(Ⅱ)EDTA络合法
三、半胱氨酸亚铁络合法
第二节 碱液吸收法
一、反应原理
二、工艺流程
第三节 酸吸收法
一、稀硝酸吸收法
二、浓硫酸吸收法
第四节 氧化吸收法
一、催化氧化或富氧氧化法
二、化学氧化剂氧化法
三、硝酸氧化法
第五节 液相还原吸收法
一、反应原理
二、碱—亚硫酸铵吸收法
三、还原性碱液吸收
第六节 湿式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一、液膜法
二、微生物法
第七节 工程案例
一、太原化肥厂改进碱吸收法处理硝酸尾气工程
二、浙江某化工厂旋流板塔处理含氮氧化物废气工程
三、福建某不锈钢制品公司酸洗废气处理工程
第十章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第十一章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经济分析
第十二章烟气脱硫脱硝工程建设与管理